各教学单位:
为弘扬主流健康文化,倡导科技时尚低碳生活,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轻工与纺织学院联合创新创业学院举办2025年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内蒙古工业大学第二届校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背景介绍
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是一项重要的全国性专业特色学科竞赛,受到全国纺织类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大赛围绕中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提升中国纺织品设计与新产品研发水平,促进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与纺织生产贸易企业的产、学、研密切合作,打造中国纺织品设计开发教学与学术交流平台,发掘和推荐优秀纺织品设计开发人才”为宗旨,从2009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六届。
二、竞赛组织形式
竞赛由轻工与纺织学院主办,各教学单位负责宣传动员,并组织学生参赛。学生作品提交后由轻工与纺织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并在学院网站公布获奖名单。
三、参赛要求与注意事项
1.参赛内容
纺织品纱线的纤维组合、组织结构、染整技术等成形与深加工方法、外观风格设计、以及印染技术创新应用效果设计。
2.大赛赛道
本次大赛共设2类主题赛道,专业类赛道和非专业类赛道。
3.作品用途与结构风格要求
(1)服装面料(含机织、针织):体现现代礼仪、公务、商务经典和大众休闲、户外休闲功能复合等的时尚风格,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审美与防护功能。
(2)家纺装饰材料(含机织、针织、非织造及复合):体现时尚前沿的居室及公共环境的安全舒适功能与独特品位。
(3)纺织品染整技术创新设计:体现纺织品新型、绿色染整技术,功能性、特种整理技术,手工和数码印花新技术等,凸显纺织品染整加工过程的功能性或技术创新性。
(4)纤维艺术与材料再造:体现刺绣、编结和拼布等发掘创新组合,作品要求材料质感与美感并重,适合现代家居和办公室、酒店、民宿等的点缀装饰。
上述设计,必须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突出体现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与技术创新特征。
4.参赛资格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每组成员不超过3人,每组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5.参赛作品要求
(1)所有作品,主题要用中文命名,严格规范、言简意赅、阳光向上,不得用英文单词或者过于网络化的俗语。面料作品,须为小样织布机织造,并经煮练、熨烫定型等适当处理成为系列成品小样,需要详细注明原料成分、纱线结构、经纬密度、组织结构和平方米克重等基本规格参数、纺织/染色/印花/后整理等加工技术、风格功能特点和主要产品用途;染整技术创新设计的染色方案效果须能够适应智能染色、手工和数码印花等加工应用。
(2)附件1—附件4分别为1—4组的说明,根据说明进行作品规范装订。附件1—附件4中1—8页为填写内容,第1—4页打印后需贴在黑色卡纸正面,第5—8页打印后贴在黑色卡纸反面,第9页为具体装订方式说明。
(3)参赛作品需制作电子版,以文件包形式在教务处网站实践平台学科竞赛系统中一并提交(手工绘制需扫描或翻拍成电子版)。图片质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
6.报名方法
参赛者请在2025年9月8日前将作品以压缩包的形式提交到邮箱:texwork@imut.edu.cn,邮件标题或正文需体现参赛人名单,压缩包文件名命名为校赛赛道+本人专业+学号+姓名。校赛复赛将于2025年9月13日举行。
7.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作品均系参赛者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自行设计和开发的原创产品,尤其是纤维艺术设计(含主要元素),其与参考素材的相似度不能超过30%。大赛组委会不负责对参赛作品知识产权的核实,若发生侵权行为,由参赛者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大赛组委会有权无偿及非独家使用、复印、复制参赛作品作为本赛事活动宣传推广用途,包含制作最终产品进行时尚发布秀表演和宣传;
(3)获奖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者所在单位;
(4)织物设计实物作品必须是经煮炼定形(熨烫)后的成品样品,不接受坯布样品和企业生产线大货样品,参赛来稿(含作品、样品和产品说明)不退还;
(5)轻工与纺织学院相关专业学生只能报名参加专业类赛道。
(6)参赛作品务必考虑工艺适应性和最终用途,谨慎明确选择组别,以免无效。
(7)大赛组委会拥有对本届大赛的最终解释权。
四、评选标准要点
1.结构、功能、加工工艺和外观风格的创新性;
2.产业化规模生产可行性和市场应用潜力;
3.产品生产技术和消费过程的“节能、降耗、减排”生态低碳环保性。
五、奖项设置
校赛各赛道均按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各赛道按照报名基数比例设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孟祥玲电话:15754864527
轻工与纺织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7月16日